星空体育APP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。基层治理好不好,还得群众说了算。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认同感,基层的高效治理发挥着关键作用。五角场街道吉浦一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“三驾马车”齐发力,建强业委会“红色引擎”,让原先废弃荒地变身为美丽花园。让我们跟随记者一同走进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,感受基层治理的脉搏与温度。
又是一年春来到,在五角场街道吉浦一居民区,占地近三千平方米的社区花园——“喆园”里,居民们正忙着播种春天的希望。兰花、栀子花、蝴蝶兰……居民们以花草为媒,为社区添上新景。
“人都走不进去,一到夏天,苍蝇蚊子乱飞,住在荒地两边的居民更是连窗户都不敢打开。”几年前,“喆园”所在位置是一大片荒地,长满了比人还高的杂草。
这片荒地正好是在吉浦路355弄文化名园与吉浦路375弄财大公寓之间,而这两个小区面积较小,日常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烦恼一直困扰着居民。看着这片“糟心”的荒地,吉浦一居民区党总支决定将空地进行改造,为两个小区“扩容”。
居民提建议,政府来落实。2019年,两个小区之间的空地被打造成了“瓶子菜园”,令人惊喜的是,在志愿者们的精心打理下,园内蔬菜长势喜人、收获颇丰,第一批“丰收”的蔬菜被送到社区独居老人和百岁老人的手上,传递着温暖的社区关怀。
此后,为了满足居民更多元化的需求,“二次升级”被提上议事日程。居委会广泛征询居民意见,并借助社区议事堂平台,与居民共商方案。期间,有居民提出将空地改成停车场,缓解小区停车难,但考虑到文化名园最南侧居民楼一楼紧贴空地,如改成停车场会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。为了让公共空间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并惠及最广大居民,最终定下了“喆园”的建设方案。
“喆园”的建成开放,让文化名园有了一个“前花园”,财大公寓有了一个“后花园”。这里绿化、健身器材、休闲座椅、花坛、塑胶步道一应俱全,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,两个小区的整体环境品质也提升了。
当被问及为何取名“喆园”时,居住在财大公寓的俞校芬解释,“这个花园正好在两个小区的中间,把两个小区联系到了一起,‘喆’字是两个‘吉’并列,非常形象,所以取名‘喆园’,象征两个小区的居民团结一心、和谐与共、大吉大利。”
“喆园”刚建成时,遇到了长效管理跟不上的难题。“因为花园与居民楼贴得很近,不文明遛狗、跳广场舞等扰民现象时有发生,影响到了两侧居民的正常生活,从而引发了一些矛盾。”为此,吉浦一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自治力量,制定了文明公约,同时还组织志愿者队伍,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。
每周四,是社区志愿者约定好的“喆园”清洁日。两个小区加一起约40多人组成清洁队伍,自发维护“喆园”环境。在居民眼中,这群志愿者也是靓丽“风景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……
“喆园”的建设,也少不了社区种植达人们的生活智慧。文化名园小区居民袁英妹是种植“行家”,她经常向居民介绍自己的心得,“养花活不活看水、好不好看肥,一些常开花的植物特别耗养分,要一直有营养供给才能持续大量地开花。另外,浇水的时机、水量都很有讲究。”
像袁英妹这样的居民,在“喆园”可不少,他们像爱护自己家一般爱护“喆园”,悉心照料每一株植物,同时不断挖掘“喆园”的新功能。
去年夏天,“喆园”开展的一场露天电影活动令人印象深刻。吉浦一居委会精心准备,借来专业的放映设备,在“喆园”拉起幕布、排上座椅,重现大家熟悉的儿时场景。居民们晚饭后带上小扇子,来花园围坐一起看电影、纳凉,既有怀旧之情,还能结识新朋友。
“喆园”还会带来哪些惊喜?居委会主任车歆瑶表示,“在满足居民对优美社区环境需求的同时,我们也会聚焦绿地游憩娱乐功能,开展各类活动,让生态底色嵌入美好生活。”